学术研究 | 智能交通助力解决CBD地区停车难

      (本次公众号推送内容为论文节选,全文刊登在《中国市政工程》2019年4月第2期总第203期,具体以纸质刊物为准。)本文中,我公司静态交通部邢冰作为通讯作者,立足上海CBD地区静态交通智慧化工程的建设和管理,借助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和搭建城市静态交通综合管理平台。以“流程、标准、体系、生态”为原则,从数据监控、业务管理、服务运营和数据决策等4个维度提出城市CBD地区静态交通发展思路。

      相较于日益增长的停车设施需求,停车泊位缺口扩大、现有停车设施利用率低等问题越来越突出,特别是上海中心城区由于用地资源更为紧张,新增停车设施供给的潜力越来越小,停车矛盾愈发突出。

      因此,在积极倡导“公交优先、慢行发展、集约共享”出行理念的同时,如何调整停车供需关系,提高停车管理的高效性和停车服务的便捷性成为当下的重要话题。

静态交通智慧化管理实践

      目前,徐汇区静态交通综合管理平台已接入200多家封闭场库和60多条道路停车的基础数据,已基本形成徐汇区静态交通管理平台基础框架,同时可实现基于高位视频检测技术的道路停车业务操作及管理系统。

运营效果

       技术模式创新。采用高位视频+人工智能技术模式,优化现有人工+POS机方式。目标将协管人员由10车位/人提升至30车位/人,降低人工管理成本。

      管理模式创新。以“停车业务管理主平台+协管员POS机+车主移动APP”为基础架构,实现道路停车运行管理和经营管理双创新,保障夜间停车收入,从而增加财政收入。

      多元化支付渠道。系统对接上海市第三方支付平台,支持多元化支付方式,包括微信、支付宝、银联、上海公交卡等,提升用户停车体验,提高泊位周转。

      数据链完整性保障。系统对接上海市路政局停车平台,依靠前端视频抓拍设备和智能视频算法,获取包括车位静态信息(编号、位置)、车辆静态信息(颜色、号牌等)、车辆动态信息(进出位时间、图片等)和其他信息(违停车辆信息、套牌车辆信息、路况视频信息、协管员到岗信息)等四类有效价值数据。

      有效价值共享。系统通过数据分析比对、异常信息主动推送等机制,不仅支持停车业务的有效开展和质量监督保障,还为道路及周边公共安全提供有效证据链信息。

结语

      建立城市级路内外一体化静态交通信息平台,实现动静态交通结合、整合全社会停车资源,为城市提供全面、多维的停车供给,是未来静态交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。不仅有利于盘活既有停车资源,平衡路内外停车资源,逐步降低对道路资源的占用,而且能为城市停车泊位建设、管理、运营及交通管制提供决策参考,避免重复投资或损失。未来,车位资源联网化,路内路外一体化、静态交通共享化将成为静态交通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。

      通讯作者简介:邢冰,工程师,硕士研究生。现就职于上海智能交通有限公司,主要从事城市交通智能化系统建设工作。她近年来参与的项目有:

上海市徐汇区道路停车管理系统工程

      位于上海市徐汇区,是上海首个高位视频智能路内停车管理试点项目。

      以“互联网+停车”创新思路,优化了原有道路停车的人工收费管理模式,通过视频自动检测和记录停车过程,节省人力成本,提升泊位周转率。同时响应上海市“一网通办”统一公共支付的建设要求,系统在自主缴费、巡查监管、移动支付应用、提高道路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大有成效。

浙江省温州市立体停车工程

      位于浙江省温州市,深井式地下立体停车库,以“三大系统、一大平台”设计理念,打造区域级运营调度指挥中心、停车库本体自动化控制系统、停车库综合运维管理系统和停车库周边协同管理系统,将城市建筑与地下立体车库有机组合起来,充分利用立体空间,有效解决该区域停车位缺乏的问题。

发布评论